川西行之一 走马观花看西昌
时代中国网北京消息朱高山、周秋连报道:国庆节期间闲余时,忆起9月7日到16日的川西旅游,有种将所见所闻一吐为快的感觉。于是哩哩啦啦写出了几篇小文,不敢对别人有什么启发,算是自取其乐吧。
四川省西昌市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在中央电视台上多次提到“西昌发射中心”。陌生的是,就我所住的北京市来说,那是个遥远的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首府,对其一无所知。此次北京小西科技有限公司组织社区居民川西十日游活动,笔者有了一睹西昌风采的机会。
唐园——中华文化与现代艺术的结晶
此次行程虽未安排参观“西昌发射中心”,但安排了游“西昌唐园夜景”。小西科技有限公司区域经理、此次活动的领队吴宗凯是军人出身,高大魁梧、热情奔放、服务周到。但他却忽略了对“唐园”的介绍;笔者也未听到导游介绍“唐园”。9月13日晚7:30,天已黑下来,大巴车在唐园停下,规定8:10开车,只有半个小时的游览时间。可见并未将唐园作为此次旅游的重点。半个小时游唐园却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笔者没想到,在少数民族地区竟有这么一座唐园。查资料得知,西昌历史悠久,早在秦汉时期,彝族便是中华大家庭的一员了,当时西昌称邛都。唐园现因保存着1300多年前唐代州城的一段古城墙遗址而得名。是对唐代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展现。
从唐园西南门这一仿古建筑进入,迎面所见一雕塑似像非像欲腾飞的龙:走近细观之,见“龙首”上有一组正在行走的人物和马匹的造型。原来这是“南丝梦”雕塑。“南丝梦”以“丝带”为元素,抽象成“祥云”状外形,上面的人与马展现了唐代“丝路商队”行进在延绵起伏的崇山峻岭之中的情景,寓意着南方丝绸之路跨越时空的历史气概,讴歌了人们在南丝绸路上不畏艰险的奋斗精神。
再前行,就是高高耸立的建昌塔了。建昌塔又称“怀远塔”,寓意朝廷对西南边疆的怀柔政策。塔呈七层密檐八角阁楼式,历经各朝代多次修复与重建,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夜晚的建昌塔在七色灯光的映衬下,不断变换着身姿,流光溢彩,美轮美奂。据说塔内设有楼梯,游客可拾级而上。可以想见,登上塔顶将整个唐园的绝美风光尽收眼底,感受李白笔下“手可摘星辰”的唐风遗韵。遗憾的是,因浏览时间所限,未能如愿登塔。
沿小路北行,与建昌塔遥遥相对的是流光溢彩的嶲州阁。嶲州阁呈五层三重檐歇山顶,阁四角飞檐如鹏鸟展翅,斗拱结构硕大雄浑,体现唐代建筑“斗拱雄大,出檐深远”的特点。据说阁内一层中央立有《嶲州盛景图》大型浮雕,描绘唐代嶲州城的市井生活与南丝路商贸场景。可惜,此行无缘欣赏了。
据了解,还有邛都楼、观澜轩等10余座亭阁分布于唐园内。水面倒映着亭阁的“唐风骨架”,更让唐园多了几分灵动。其中扶摇观星台,地面刻有二十八星宿图案,是八月十五观星赏月的绝佳地。
资料显示,唐园街区内还有开元街、贞观街、唐园吉市三条街,游览长度达1500米,整体呈扇形分布,构造似一把折扇,今年,西昌唐园旅游休闲街区已入选第四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成为西昌对外展示的一张亮丽名片。笔者游未尽,无奈时间已到,只好匆匆赶车去。
唐园的夜景之璀璨,是中华文化与现代艺术完美结合。古朴典雅、飞檐翘角、雕梁画栋的仿古建筑,在各色灯光映照下尽显历史韵味。通过灯光等艺术形式的创新应用,重现盛唐嶲州的繁华,令我难以忘怀。有朝一日,定要重游唐园,细细观赏。
凉山苦荞——“东方神草”
旅游行程安排内容丰富,时间紧凑,在游泸沽湖返回径西昌时,虽近傍晚,导游仍安排旅游者听了一场健康讲座。讲座老师自我介绍,他叫李明江,是西昌大粮山食品有限公司的志愿者。他说,五彩凉山,大山大水大自然。但凉山自治州还有1600多个贫困山村、40多个悬崖村,沉重揪心啊!当地政府提出精准扶贫旅游先行,以购代捐的措施,加速旅游强州的建设。
那么凉山有什么促进发展经济的好产品呢?他首推当地“黑苦荞”。黑苦荞学名鞑靼荞麦,多生长在高寒山区。据《本草纲目》记载:苦荞味苦,性平寒,能实肠胃,益气力,续精神,利耳目,炼五脏之渣秽;在《千金要方》《中药大辞典》及相关文献中对苦荞都有记载。日本称苦养为“长生不老的荞麦”,是“二十一世纪人类自己能种植的灵丹妙药”。在德国誉为“东方神草”。
李明江说,凉山300万彝族民众为什么极少有患糖尿病、高血压的呢?专家对凉山产的小粒黑苦荞与其它地方产的棕色或黄色大粒苦荞进行对比研究,发现凉山黑苦荞富含硒、钙、磷、铁、铜、锌、赖氨酸、组氨酸、维生素B2、芦丁、油酸和亚油酸等,保健价值高。如芦丁是天然胰岛素,黑苦荞成为保护胰腺的五谷之王;黄酮能增强免疫功能;膳食纤维含量高达1.6%,是普通米面的八倍之多,促排便防痔疮......现代科学对比研究,解开了凉山黑苦荞能促使人们健康长寿之谜。
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啊!凉山有这么好的产品,游客们为了自己和亲朋的健康,也为了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建设出把力,纷纷解囊,选购了苦荞胚芽茶、黑苦荞粉等产品。
西昌——“一座春天栖息的城市”
通过观赏西昌唐园夜景,听了凉山苦荞的介绍,使我产生对西昌恋恋不舍的感觉,很想多了解一下、多看一眼这颗“川西明珠”。9月13日晨,旅游团从西昌返成都,笔者目不转睛地盯住窗外。透过大巴车玻璃窗,见西昌的路灯很有特色,顶部是9朵似含苞欲放的白玉兰灯。特别是每根路灯柱上都挂着两面五星红旗。没有想到在这个座落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小城市,竟在离国庆节半个月前,就做好了庆祝“十一”的准备。
西昌的街道宽敞而整洁。在路灯之间有用金属制成的白色花架,顶部种植着花草。有的街道还有用金属制做的大白花篮。花篮里面种植的观赏植物。这在其它城市很少见。
特别是时不时地有雕塑从窗前一闪而过。我用手机抢拍下几个雕塑。一座乳白色雕塑由和平鸽组成,似象征彝族人民是爱好和平的民族。另一座雕塑,由两片金属叶片、上尖下粗,相互环绕,婷婷玉立,似在翩翩起舞,很有灵动感,似象征着彝族这个民族在蒸蒸日上。
有尊下方上圆更具特色的雕塑闯入了我的镜头。细观之,原来该雕塑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奖杯的形状,主体由长城烽火台、浮雕地球、“马踏飞燕”三部分构成。奖杯的最上方是中国旅游标志“马踏飞燕”。它是一座青铜雕塑,呈现出奔马昂首嘶鸣、马蹄腾空、风驰电掣般奔驰的姿态,马蹄下是一只飞燕。“马踏飞燕”下方是浮雕地球,上面用银边勾出中国地图的轮廓。地球下方是长城烽火台造型的基座,代表着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整个奖杯的设计寓意着中华大地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的发展犹如万里长城源远流长。
仔细看雕塑,底座镶着一块紫铜色牌,上书“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西昌”,下面署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颁发”。“长城烽火台”上有浓缩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奖杯”图案。图案上方书有“一座春天栖息的城市”。
的确,从观唐园夜景,到了解西昌特色产品,再到西昌街道一撇,虽说是走马观花,但窥一斑而知全豹。西昌确实是一座蒸蒸日上、朝气蓬勃、永葆青春的城市。
上一篇 : 首届华夏信俗文化产业博览会启动仪式在京举行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