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县新发现抗战老兵卿汝杰
《我的家在松花江上》
姓名:卿汝杰
出生年月:1926年5月
民族:汉
籍贯: 湖南邵阳
现住址:邵阳县五峰铺镇楠木村(六甲村)
部队番号:96医院(驻广西柳州附近)
参加战役:在96医院救护伤兵
从军经历(根据口述整理):
我叫卿汝杰,1926年农历5月21日出生,父亲叫卿立庭,母亲叫刘玉珍,父亲是郎中,也耕种田地,自家有六亩田,算是比较富裕。我有四个兄弟,分别以“英雄豪杰”为名,我最小,叫卿汝杰,八岁启蒙读过两年半的新书,学过孙总理遗训,没读书了就在家种地。
按当时政府规定,要抽壮丁,四抽二,我家要去两个。我大哥早几年当兵抗日去了,在郑洞国的部队里。后来又要抽丁,我父亲从小看我不起我,嫌弃我,并且当时二哥还在读书,三哥是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不愿意花钱买丁,便安排我去。那年农历4月,我是14岁多,还差一个月到15岁(按推算是1940年),甲长通知,送到保长家,保长把我们一起有十来个人送到乡里,有军官来乡里接,说是前线吃紧,急需要兵,催得蛮急。军官接到我们后,路上都是用绳索绑了手,连接在一起。有逃跑的,抓回来打得半死,还打死一两个。我太小,不敢跑,也不想跑,父亲安排来的,回不去。一路走得快,赶路,经过祁阳、桂林,走了大概十天半个月到柳州。到了柳州后,长官看我年龄小,个子也小,就安排我去了第96医院,其他人都是去了前线打仗。在医院里给我发了军装,是黄色的,一年发三套,帽子鞋子袜子都有,没有发枪。到医院就要做事,服侍伤兵,倒屎倒尿、喂饭喂水、扫地等勤杂事务。我年龄小,之前没有出过门,只晓得老老实实做事,什么也不懂。医院借用老百姓的房子,小院子,有二十多个医生护士和当兵的。医院的伤兵都是前线抬下来,大概保持有50个左右的规模。第96医院离柳州大概有60来里路,在一个小镇子附近。到第二年,安排我给医生帮忙,这时候我的主要工作是消毒,给伤兵涂药换药。是一个姓高的女医生,相当于排级,有时她带我去柳州拉药品。医院里的伤兵,广西广东人最多,也有湖南的。吃的没有保证,伤兵也不一定能吃得饱,国家都要灭亡了,哪里还吃得饱饭。医院有做饭的,我也要帮忙做饭。记得伤兵要喝水,是不能给的,喝了水就会死,把老南瓜切开,盖在肚子上就可以不要喝水。也有伤兵死了的,死了就埋在医院附近。一直到日本投降,差不多五年时间,我都是在96医院,医院也一直在那个地方。日本投降后,医院去云南昆明整编,还是96医院。后来内战,我跟随医院去了北京、上海。1949年4月在上海被俘,参加了解放军,编到16师3147部队,又在上海、浙江等地搞了几年,到1955年,29岁了才退役。回家后我娶妻生子,参加过修水利修铁路,现在有二千元的待遇,是所有待遇加在一起的。我有三个儿子,都在农村,条件一般,照顾很周全,基本生活能自理。
老兵近况:
老伴过世二十多年,有每个月约二千元的综合待遇,三个儿子中主要以小儿子照顾为主,另两个儿子在外务工,照顾很周全,基本生活自理,乐观开朗。老人有获得由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联合颁发的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80周年纪念章,志愿者是看到当地政府官网送纪念章新闻报道,获得线索组织走访。
走访志愿者:曾宪军及邵阳志愿者共10人
走访时间:2025年9月13日
志愿者心语:如果没有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新闻报道,这位抗战老兵爷爷可能始终隐没在乡村。卿老是历史活化石,他的家族家庭,有明显民国烙印,充丁更是时代特征,所述甲、保、乡及相关人和事,可体现卿的记忆力好,真实可信。卿老本人谦虚低调,从军后在医院服务,至抗战胜利,都没有拿过枪,虽没有上战场,但并不影响其对抗战胜利的贡献,后勤或救护,一定是行军打仗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所述细节及艰苦,可信,可敬,尤其主动唱的《我的家在松花江上》,是其亲历抗战的印证,足以认定其抗战老兵身份。
致敬!祝福!
上一篇 : 近年首次!最高检举办为期15天的中长期领导素能培训班
下一篇:藏瑞泷沐第五届沐浴节在穗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