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记忆:周秋连到陕西省延安市南泥湾延安炮兵学校旧址参观学习
时代中国网北京消息周秋连、刘韩佩报道:2025年是中国共产党104周年华诞之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北京太铭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倡导传承红色记忆活动:征集红色传家宝故事、创作手绘红色地图、翻唱经典红歌,让党史故事焕发新活力。家中勋章、老照片等承载红色记忆的物件及故事,以图文或短视频呈现。邀请全民翻唱红色经典歌曲,支持独唱、合唱等形式。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让这份记忆早已深深镌刻在全体中国人民心间。
“八一”前夕。原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央广网人物频道副主任,原时代中国网、市场调查网总编、原人民代表报湖南中心副主任、资深传媒人士,红色文化宣传志愿者周秋连、怀着无比敬仰的心情,追寻红色印记,感悟先烈精神,为了深切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和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2025年1月18日专程从北京西坐火车来到陕西延安市火车站,后联系以前老友,中国食品报陕西记者站的一工作人员张先生,吃了早餐后就是一起开车前往延安宝塔区的南泥湾镇的桃宝峪村,到延安八路军炮兵学校的旧址,一个充满历史意义的地方参观学习。
八路军炮兵学校的旧址坐落于南泥湾镇西北约3公里的桃宝峪村。这所学校的前身是“中国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总司令部直属炮兵团”,该团在1943年更名为“中国国民革命第八路军总司令部炮兵学校”,
百年前,这里人烟稠密,水源充足,土地肥沃。八路军第三五九旅为代表的抗日军民,在南泥湾创造大生产运动中,使我军在困境中奋起、在艰苦中发展。由郑新潮、邵清廉、郭化若等人于1939年创办。1945年3月15日,延安炮兵学校在南泥湾陶宝峪正式开课,因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正在举行,到了8月1日才举办延安炮兵学校的开学典礼仪式,典礼上,朱德、叶剑英、肖劲光、林彪等首长出席并讲了话。学生人数超过1300人。这所人民军队首个炮兵专业学校在南泥湾成立。郭化若担任校长,邱创成是政治委员,匡裕民担任副校长,李荫南负责教育,刘登瀛为政治部主任,张志发主管训练,许德负责卫生,朱光管理总务,刘效陶负责供给,李铁砧则是秘书室的主任。炮校的训练理念强调技术优先、战术为辅,追求按需学习,注重战争实际需要的知识和技能。
延安炮兵学校仅有18门老旧的火炮,平均每个学员队不到两门。教材得靠自己来编写,教具也需要自己动手制作。为了解决训练时人员多而器材少的问题,大家集思广益,想出了“人闲炮不闲”的训练方式。通过合理分配科目、人员、器材和时间,定期进行轮换,大幅提升了训练效率。学校开设了一系列炮兵技术课程,包括射击技术、战术运用、火炮操作、侦察指挥以及军马马术训练。同时,也有政治理论、战争形势、工兵、行军和宿营等课程。旨在培养炮兵干部,助力我军炮兵与步兵协同作战,为抗战胜利奠定基础。
延安炮兵学校是八路军在艰苦岁月中创建的,是根据毛泽东、朱德等中央领导迫切要求下筹建的第一所炮兵学校。延安炮校的建立是抗日战争时期历史客观发展的产物,也是八路军在战争中发展的必然。
延安炮校孕育了广大的军事人才,是八路军炮兵的摇篮,为新中国建立和以后的炮兵发展奠定了基础。 校史:延安炮兵学校--宣化炮兵学校--东北人民自治军炮兵学校--东北民主联军炮兵学校--朱瑞炮兵学校--解放后各炮兵学校。 炮校是炮兵之母,炮兵是战争之神,军马是炮兵之足。 解放战争,部分炮校教员投身创建了军创军马事业。
延安炮兵学校旧址是人民炮兵的发源地。这里曾培养出一代又一代优秀的炮兵人才。学校的建筑见证了那个时代的历史。在这片土地上,年轻的战士们接受严格的训练,磨练作战技巧。每一处角落都充满了他们奋斗的印记。如今,这里成为了人们回顾历史的重要场所,吸引着众多前来瞻仰和学习的游客。
上一篇 : 红色记忆:周秋连到陕西省延安市南泥湾党徽广场参观学习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