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记忆:周秋连到北京延庆八达岭长城参观学习
太铭文化网北京消息周秋连、周依依报道:2025年是中国共产党104周年华诞之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北京太铭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倡导传承红色记忆活动:征集红色传家宝故事、创作手绘红色地图、翻唱经典红歌,让党史故事焕发新活力。家中勋章、老照片等承载红色记忆的物件及故事,以图文或短视频呈现。邀请全民翻唱红色经典歌曲,支持独唱、合唱等形式。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让这份记忆早已深深镌刻在全体中国人民心间。
“八一”前夕。原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央广网人物频道副主任,原时代中国网市场调查网总编、原人民代表报湖南中心副主任、资深传媒人士,红色文化宣传志愿者周秋连、怀着无比敬仰的心情,追寻红色印记,感悟先烈精神,为了深切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和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2025年7月30日带领从广东东莞过来的孙子孙女专程从北京丰台坐公交车几次换乘公交车来到北京市延庆区军都山八达岭长城,参观学习。
万里长城有千百座名关险隘,而天下“九塞”之一的居庸关外镇—八达岭长城,其地位之险要,历史之悠久,建筑之宏伟,景色之壮观,名声之远大,堪称名关险隘之首。
一千五百年前的北魏,曾在八达岭一带修筑长城。八达岭长城,建于明朝弘治十八年(1505年),对八达岭长城进行了长达八十余年的修建,共1300多里。并将抗倭名将戚继光调来北方,指挥长城防务,是中国古代伟大的防御工程万里长城的一部分。
八达岭长城,位于北京市延庆区军都山关沟古道北口,经度115°59′52''-115°59′31''E,纬度40°21′9''N-40°21′15''N。经多次整修,可供游览地段达3741米,其中南段1176米、北段2565米,共有敌台16座。八达岭长城城墙高6~9米,平面呈梯形,底宽6.5~7.5米、顶宽4.5~5.8米。大部墙顶宽阔平坦,可以“五马并骑、十人并行”;城墙中线偏于外侧,外侧墙高,内侧墙低。景区的长城墙体平均高7.8米,墙基平均宽6.5米,墙顶平均宽 5.8米左右。墙体内部是夯筑坚实的泥土和石块,外面用花岗岩条石包砌。墙顶两侧都有墙,内侧的叫女儿墙或宇墙,高约一米。外侧叫垛墙或雉堞,高约两米,垛墙上凸出的部分叫垛口,底凹的部分称堞口,每个垛口上面有望孔,以便瞭望,下面有射孔,可以射箭。墙顶上还有排水沟和吐水嘴,吐水嘴做成长长的石槽伸出墙外,以防雨水淋湿墙体。
八达岭长城共有敌楼43座,八达岭长城是沿着山岭的脊背修筑,从城墙外侧看去非常险峻,内侧则甚是平缓。八达岭长城其关城为东窄西宽的梯形,建于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嘉靖、万历年间曾修葺。关城有东西二门东门额题“居庸外镇”,刻于嘉靖十八年(1539年);西门额题“北门锁钥”,刻于万历十年(1582年)。两门均为砖石结构,券洞上为平台,台之南北各有通道,连接关城城墙,台上四周砌垛口。前后共建墩台1316座。
现游览面积119万平方米。是中国古代伟大的防御工程万里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明长城的一个隘口。八达岭长城为居庸关的重要前哨,古称“居庸之险不在关而在八达岭”。
明长城的八达岭段被称作“玉关天堑”,为明代居庸关八景之一。八达岭长城是明长城向游人开放最早的地段,自古以来就是通往山西、内蒙、张家口的交通要道。
八达岭关城内登城入口处的马道旁,共有五尊铁炮,为当时的先进武器之一。其中最大一尊炮筒长2.85米,口径105毫米,射程达千米以上,威力甚大。炮身上刻有"敕赐神威大将军"字样,为明代崇祯十一年(1638年)制造。该炮是1958年从八达岭东十余里的张堡地方运来的。另外四尊牛腿小炮,为1957年整修长城时的出土文物,同时还发掘出数百枚炮弹,均为明朝制品。据《武备志》记载:“古代以机发石,其机之木架,形如虎蹲。后来使用火炮,炮身短而粗大,以发开花弹者,名虎蹲炮,俗称田鸡炮”,由此可见当时武器情况之强盛。
八达岭长城典型地表现了万里长城雄伟险峻的风貌。作为北京的屏障,这里山峦重叠,形势险要。气势极其磅礴的城墙南北盘旋延伸于群峦峻岭之中,视野所及,不见尽头。依山势向两侧展开的长城雄峙危崖,陡壁悬崖上古人所书的"天险"二字,确切的概括了八达岭位置的军事重要性。
上一篇 : 红色记忆:周秋连到旬阳市双河镇西岔河流域马家村境水洞沟景区游玩
下一篇:红色记忆:周秋连到北京市圆明园遗址公园景区参观学习